职教论坛

Vocational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

名家视野

  • 不能夸大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作用

    徐国庆;

    <正>当前的教育改革,最热的概念应该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一堂公开课,如果没有用人工智能,恐怕不会被评为优秀;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在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办学理念就要被视为落后;一位教育研究者,如果不开口闭口谈人工智能,其教育思想自然也要被视为落伍。甚至有人提出,课堂中的教学要素已由三个增加为四个,即在课程、教师、学生基础上增加了人工智能。于是,教师不用再传道,只需递给学生一张用人工智能生成的知识图谱;教师也不用再解惑,学生遇到问题可以直接问人工智能;教师甚至也不用再授业,各种操作技巧都可以由人工智能提供展示。教师职业存在的必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年10期 v.41;No.782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经纬

  • 国家粮食安全视野下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创新

    祝成林;张华;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粮食的数量、品质、生态等多维度安全,对农业人才培养、农业技术创新、农业产业孵化提出更高要求,继而要求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做出相应转变。针对当前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面临涉农专业设置不充分、中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缺乏、面向农村技术服务能力不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不足等困境,建议从政策引导、组织影响、文化支撑和认知转变等四个维度,在国家层面完善增强涉农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制度体系、校企层面联合创新实习形态、乡村层面充分发挥地缘资源、个体层面行为“外嵌”转向发展自觉,创新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5年10期 v.41;No.782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市域产教联合体治理能力提升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分析

    张慧;魏永佳;

    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其治理能力是破解“联而不合、合而不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市域产教联合体治理能力提升遵循环境响应逻辑、资源整合逻辑、组织学习逻辑和创新变革逻辑。针对当前存在的动态感知滞后、资源碎片化、知识流动梗阻、治理架构僵化与人才培养创新乏力等现实困境,提出如下实践路径:优化环境响应机制,构建多维感知网络与信息共享平台;深化资源整合协同体系,打造动态化资源池与构建网络化协作联盟;加强组织学习实践,建立知识共享双循环网络与实施双向能力赋能计划;推进创新变革行动,打造共生型创新生态与构建智能评价云平台。

    2025年10期 v.41;No.782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题研究:劳动教育

  • 职业院校赋能中小学劳动教育:逻辑起点、现实难点与破解路径

    陈鹏;彭涛;王辉;

    职业院校赋能中小学劳动教育是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推动职普融通的重要战略部署。职业院校赋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在于双方实践本质的内在契合、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职业院校设备、师资等实践资源充实的天然适配性。但在实践场域中,我国职业院校赋能中小学劳动教育仍然面临认知偏差、时空冲突、机制不畅等现实难点。未来,需通过转变双方合作意识、创新时空转化模式、理顺优化协同机制等措施实现职业院校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赋能。

    2025年10期 v.41;No.782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重塑与践行路径

    金星霖;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存在劳动异化、价值偏见、认知滞后等价值困境,难以回应智能时代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从个体价值、技术价值与伦理价值三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提出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必然面临三重价值转向:一是个体享用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二是时代适应价值,借助智能工具培养学生复合技能与终身学习能力;三是内涵拓展价值,劳动教育更加强调技术伦理与家国情怀。为因应这一价值转向,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需要打造虚实融合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数字教学模式、建立适应新时代的德育渗透机制。

    2025年10期 v.41;No.782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题研究:职业教育适应性

  • 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增强适应性的理论逻辑与价值选择

    郭文富;马树超;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在实践中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教育发展道路,开启了增强适应性新征程。“适应”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要求,是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弘扬,是立足高职教育改革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反映了进化论在教育领域的投射,亦成为建构中国特色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新时期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需要牢牢把握三大属性的价值立场,强化分类发展的价值引领,实现韧性发展的价值追求。

    2025年10期 v.41;No.782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逻辑、难点与路向

    李作章;刘玲琨;陈国军;

    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高等职业教育同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推动就业创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助力、提升人民福祉等方面均有着极为关键的价值;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性不仅是经济发展、人民对优质教育期待的需要,亦关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呈现出稳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仍面临一些现实难点,即适应性目标游离:见技不见人;适应性主体失灵:产教合而不融;适应性活力不够:数字赋能乏力。亟需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性: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深化立德树人理念;精准对接区域产业的实际需求,深度协同校企合作;全面优化动态适应的智能基座,生态赋能数字技术。

    2025年10期 v.41;No.782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程与教学

  •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结构的典型模式及设计策略探析

    赵文平;麻春辉;

    教材结构是知识组织方式的外显形态,直接决定了学习者的认知路径与能力发展方向。教材结构兼具整体性与层级性,包含知识体系、能力框架和教学逻辑三要素,能实现教育目标的结构化统整。职业教育教材结构相较于普通教育具有职业导向性、技术生成性和动态开放性的特殊内涵。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结构呈现出理论知识导向型、工作过程导向型和职业能力导向型三大典型模式。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结构的设计策略为:强化理念先行,以结构化思维解决结构碎片化问题;基于职业逻辑,搭建教材内容的结构框架;深化产教协同,构建需求导向的教材结构体系;创新载体形态,设计灵活互动的立体化结构;融合结构模式,凸显专业课教材多重特质。

    2025年10期 v.41;No.782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校企课程联盟:职业本科课程建设的范式重构

    彭绪梅;王诺斯;石宇杰;

    职业本科教育课程建设的范式重构,本质上是知识生产模式由学科中心向应用创新转型的必然要求,校企课程联盟是实现这一范式重构的关键机制。在深入剖析校企课程联盟内涵及其知识生产、生态塑造与应用创新三重价值的基础上,依托社会交换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资源互惠交换、信任关系构建与功能分化整合三者之间的递进逻辑,构成校企课程联盟形成、维系与制度化的理论基石。进而提出以跨边界共识凝聚为基础、制度创新为保障、第三方治理为协同的建构路径,旨在推动职业本科课程体系实现学术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系统集成,回应知识生产模式Ⅲ(超学科协同型)对多主体、多形态协同创新的内在要求。

    2025年10期 v.41;No.782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师与学生

  • 父母粗暴养育与中职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关系:黑暗人格和学校联结的作用

    张璇;王申连;

    中职生的网络攻击行为是衡量其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探讨中职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采用父母粗暴养育量表、网络攻击行为量表、学校联结量表和黑暗十二条量表对江苏和宁夏1 406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粗暴养育正向预测中职生网络攻击行为;黑暗人格在父母粗暴养育和网络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校联结在“父母粗暴养育—黑暗人格—网络攻击行为”中介模型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因此,父母要为中职生提供良好的养育环境;中职学校要多措并举提高中职生对学校的情感联结水平,以家校共育的教育合力促进中职生积极健康人格的发展,从而减少中职生的网络不良行为,助力中职生的身心发展及中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期 v.41;No.782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继续教育

  • 智慧农业转型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形成体系重塑——基于X现代农场的案例

    关晶;许宇飞;吕小倩;

    智慧农业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体现,不仅是当今世界农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智慧农业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生产技术的智慧化和生产组织的工厂化,农业生产技能在三个层面发生重组,即行业层面技能的延展化、组织层面技能的垂直化和新型职业农民个体层面技能的复合化。谁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什么技能、如何习得技能,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形成面临的现实挑战。面向智慧农业,我国应以在地农民和学农学生为技能形成主体,重塑多面向、有韧性、可持续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形成体系,表现为体系功能指向从技能经验传承转向“产学研用”相融合,技能供给主体从农户传承转向“政乡校企社”协同,技能学习内容从简单随意转向综合且差异化,技能习得方式从经验式学习转向理实融合式教学,技能形成保障从“户籍身份”转向“体面工作”。

    2025年10期 v.41;No.782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主动学习需求模型驱动下的老年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基于计划单列市的调查

    庞玉生;刘飞云;

    满足老年人的主动学习需求是完善老年教育发展策略的重要举措。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解析老年人的主动学习需求内涵构建了老年人主动学习需求模型。在该模型的指导下,对5个计划单列市的老年人主动学习需求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老年人具有较强的内在学习动机、文化艺术类课程更受老年人欢迎、市级和区级老年大学是老年人首选的学习场所。老年人的身心认知特征、城乡资源供给和配置差异、老年政策导向、老年教育公平是制约计划单列市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满足老年人的主动学习需求,应当充分发挥老年人主动学习需求的“牛鼻子”作用、试点优化老年教育政策、推动老年教育公平性发展、丰富老年大学课程体系、构建老年教育师资培养与认证体系、以老年人主动学习需求为驱动推动老龄事业产业化发展。

    2025年10期 v.41;No.782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刊庆征文

  • 论职业教育治理的制度逻辑调适

    孙长远;

    职业教育治理的制度逻辑是协调职业教育治理主体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治理主体的行动机制,是指导和形塑职业教育治理主体的认知和行为的基本规制。职业教育治理的制度逻辑作为职业教育治理的深层逻辑,其重要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制度”这一重要变量的有效运行,即有赖于制度认知、制度构成、制度执行和制度权威的良性互动。然而,职业教育治理的制度逻辑中的制度运行仍存在着制度认知偏差、制度构成失衡、制度执行阻滞和制度权威消弭等现实问题。因此,应从调适职业教育制度认知、完善职业教育制度构成、提升职业教育制度执行力、强化职业教育制度权威的角度来促进职业教育治理中的制度运行,以助推职业教育治理的制度逻辑的有效运转。

    2025年10期 v.41;No.782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观察与思考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风险与治理

    刘雨航;吴照辉;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为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视角和行动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集“技术-主体-组织”于一体的复合过程,在加强数字基座建设和数字教育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师生数字素养培育和职业教育数字治理建设。技术供给与教学需求脱节、师生数字素养参差不齐以及数字治理效能不佳,共同制约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为深化数字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需在提升其适配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一方面实施兼顾公平与专业的赋能策略,另一方面构建富有韧性的教育治理新体系。

    2025年10期 v.41;No.782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行动者网络视域下县域中职乡村旅游复合型人才合作培养机制研究

    梁甘冷;张德成;乞佳;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人才质量直接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而县域中职是培养乡村旅游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当前,该领域人才培养存在社会适应性弱、培养环节断层等突出问题,其根源在于多元主体合作培养机制的运行失灵。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县域中职乡村旅游复合型人才合作培养机制的症结在于:在问题呈现阶段,因缺乏关键行动者统筹,导致合作网络松散无序;在利益赋予阶段,因缺乏高质量载体,致使合作难以向纵深推进;在征召环节,因机制固化封闭,无法适配产业升级新需求;在动员环节,因缺失资源依赖设计,造成合作联盟脆弱易散。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构建项目合作、权责划分、动态征召、动员保障四大机制,从而系统重构县域中职乡村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合作培养机制。

    2025年10期 v.41;No.782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比较与借鉴

  • 校企协同的欧盟国家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及启示

    包胡凌泰;陈晶晶;

    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技能需求持续变化的背景下,欧盟将职业教育视为提升经济竞争力与社会包容性的关键领域,并将其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国家教育与技能战略的重要议程。面对职业教育教师行业经验不足、与劳动力市场脱节等现实挑战,欧盟各国系统推进校企协同机制建设,通过实施教师企业实践、行业专家入校指导、共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等路径,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与产业需求的动态匹配。同时,欧盟国家从制度安排、组织管理和教学实施等层面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校企协同机制,通过构建教师企业实践保障制度、完善多元主体共治体系、创新校企“双师共育”合作模式等举措,促进教师能力结构与专业发展持续提升,进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由此,建议我国持续完善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健全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与专业标准体系,建立行业企业、政府、学校多主体协同机制,加快构建产教融合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2025年10期 v.41;No.782 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26职教论坛

    <正>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职教论坛》以“宣传职教,服务职教、研究职教,引领职教”为办刊宗旨。开设有理论经纬、专题研究、课程与教学、观察与思考、教师与学生、继续教育、比较与借鉴等栏目,刊物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聚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推动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25年10期 v.41;No.78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破局乡村职教师资困境的力作——评《乡村卓越工匠之师培育导论——基于“全息共振”模式解释与范式》

    董泽芳;

    <正>在乡村人才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梗阻”恰是缺乏一支兼具“工匠精神”与“教学能力”的“工匠之师”。由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副校长周明星教授与曲阜师范大学讲师隋梦园博士共同完成的《乡村卓越工匠之师培育导论——基于“全息共振”模式解释与范式》(下文简称《导论》),以五年深耕的研究积淀、扎实的课题支撑与创新的模式建构,为这一时代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成为乡村职业教育师资培育领域的标志性著作。

    2025年10期 v.41;No.782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